【计算机网络】体系结构
2021-05-10 03:12:08 #计算机网络 

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

image-20210619124807453

概念

计算机网络:是一个将分散的(空间意义上的分散,即不同地区)、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(Linux、macOS、Windows、iOS、Android),通过通信设备(中继器、集线器、网桥、交换机、路由器和网关)与线路连接起来,由功能完善的软件(nginx 等)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

计算机网络是互联(互联互通)的、自治(无主从关系)的计算机集合

功能

  1. 数据通信:一台计算机传送数据到另一台计算机
  2. 资源共享:硬件资源(多台计算机通过网络连接到同一台打印机并使用)、软件资源(写个开源工具,通过网络,其他用户也可以使用)、数据资源(百度网盘等存储的一系列数据资源)
  3. 分布式处理:多台计算机各自承担同一工作任务的不同部分
  4. 提高可靠性:同一个计算机网络中的某台计算机宕机,不影响整体网络
  5. 负载均衡:同一个计算机网络中,每台计算机的负载达到均衡状态

组成

组成部分

软件根据协议将数据等需要传输的资源通过硬件进行通信或共享

即计算机网络由软件、硬件和协议组成

工作方式

分为边缘部分核心部分

边缘部分:用户直接使用,有 C/S 方式和 P2P 方式

例如用户使用的 QQ,微信(数据从客户端到服务器再到客户端),迅雷下载(用户存储备份,其他下载相同数据的用户可以通过已经存储过的备份来加速下载,大概这个意思)

核心部分:为边缘部分服务

网络啦,路由器啦,服务器啦啥的

功能组成

分为资源子网通信子网,用以实现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

资源子网:实现资源共享/数据处理

通信子网:实现数据通信

分类

  1. 分布范围:广域网 WAN、城域网 MAN、局域网 WAN、个人区域网 PAN
  2. 使用者:公用网(移动联通电信)和专用网(公司,政府,军队等)
  3. 交换技术:电路交换、报文交换、分组交换
  4. 拓扑结构:image-20210222191434159
  5. 传输技术:广播式网络(共享公共通信信道)和点对点网络(使用分组存储转发和路由选择机制)

知识总结

image-20210222191710252

性能指标

速率

数据率,数据传输率或比特率

带宽

  1. 原指某个信号(模拟信号)具有的频带宽度,即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之差,单位 Hz
  2. 计网中指网络的通信线路传输数据的能力,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,单位比特每秒(b/s,kb/s,Mb/s,Gb/s)

带宽指在设备在链路端口每秒送入链路的比特数,而数据在链路中的传输速度由链路材质等因素决定

吞吐量

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(或信道、接口)的数据量,单位比特每秒(b/s,kb/s,Mb/s,Gb/s),吞吐量受网络带宽或网络额定速率的限制

带宽一般指设备传输数据的理想状态,吞吐量指设备传输数据的现实状态,带宽一般大于吞吐量

时延

数据(报文、分组、比特流)从网络(或链路)的一段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,单位是 s

发送时延:发送端发送整个分组所用的时间,数据长度/信道带宽(发送速率)

传播时延:分组从发送端到路由器的所用的时间,取决于电磁波传播速度和链路长度,信道长度(链路长度)/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

比特数据由调制器转换成电磁波,或者说电磁波作为载体

发送时延侧重于发送速率,传播时延侧重于信道长度

排队时延:分组等待从链路输入到路由器(或从路由器输出到链路)的等待时间

处理时延:分组在路由器中检错或处理的等待时间

排队时延类似于安检前的排队时间和安检后取走行李的时间,处理时延类似于安检员搜身的时间

时延带宽积

时延带宽积 = 传播时延 x 带宽

image-20210228125253198

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,又可以说是某段链路现在由多少比特,可以算作容量

假设时延为 20ms,带宽为 10Mb/s,时延带宽积为 bit。即最后一个比特发出时,整段链路上已经有 个 bit

往返时延 RTT

从发送方发送数据开始(第一个比特被发送出去),到发送方收到接收方的确认(发送方收到的第一个比特)(接收方收到数据后立即发送确认),这段经历的时延

RTT 越大,说明收到接收放的确认时间越长,在这段时间内发送的数据也就越多

image-20210228125907793

利用率

信道利用率:有数据通过信道时间/(有 + 无)数据通过信道时间

网络利用率:信道利用率加权平均值

信道利用率也不是越高越好,利用率越高,时延越大。当链路上的比特太多了,网络结点在处理比特时,其他的比特要排队等待,相当于高速堵车,则时延会变大
image-20210228131139809

分层协议

image-20210228133309314

实体:第 n 层中的活动元素称为 n 层实体,同一层的实体叫对等实体

协议:为网络中对等实体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、标准或约定

语法:规定传输数据的格式

语义:规定所要完成的功能

同步:规定各种操作的顺序

服务:下层实体为相邻且垂直的上层实体提供的功能调用

上层不管下层如何实现,只管调用,即所谓的屏蔽细节

接口:上层实体使用下层实体提供的服务的入口

第 n 层向 n+1 层提供服务时,不仅有第 n 层本身的功能,还有由下层服务提供的功能

每层遵循一个/些网络协议来实现本层功能

计算机网络分层结构

7 层 OSI 参考模型(法定标准)理论很成功,市场很失败

4 层 TCP/IP 参考模型(事实标准)

ISO/OSI 参考模型

结构

image-20210228144040952

通信过程

image-20210228144918040

打包过程中每个层向数据添加属于自己层的标签,并层层下放,层层添加。到数据链路层时多添加一个尾标签,然后由物理层将比特流转换成电信号。并传输到另一台设备。
拆包过程中,首先由物理层对电信号转换成带标签的数据(比特流),每一层根据协议,对标签进行检查,然后去除标识符,上传到上一次层,最终还原出用户一开始想传递的数据
也不能说标识符,确切讲是对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

各层功能

应用层

所有能和用户交互并产生网络流量的程序

QQ,邮箱等,但是扫雷,空当接龙这种不产生网络流量的程序不算应用层

表示层

用于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(语法和语义)

  1. 数据格式变换:将人们可以直观接收的图片,文字,音频处理成数据(或反过来)
  2. 数据加密解密:根据特定的加密协议将特定内容进行加密(或解密)
  3. 数据压缩和恢复:防止文件过大,对数据做处理
会话层

向表示层实体/用户进程提供建立连接并在连接上有序的传输数据,也就是建立同步

  1. 建立、管理、终止会话
  2. 使用校验点可使会话在通信失效时从校验点/同步点继续恢复通信,实现数据同步

表示层将信息处理成数据后,不可能凭空直接传输到别人的电脑上,需要会话层来建立并管理一个可以实现通信的会话

传输层

分则主机中两个进程的通信,即端到端的通信。传输单位是报文段或用户数据报

  1. 可靠传输(将长信息分成多个报文段,发送了一个报文段后必须收到接收方的回执才会发送下一个报文段,收不到的话就会重复发送当前报文段)、不可靠传输(将短信息直接发送到网络上)
  2. 差错控制(纠正例如报文段失序等错误)
  3. 流量控制(考虑接收方接收信息的能力,控制发送信息的速度,发慢点)
  4. 复用分用

    现有设备 A 和 B,都分别运行一个网页,一个 QQ,这两种程序的协议不同,设备 A 的两个进程都发送信息给设备 B。设备 A 的传输层根据协议的不同,对两组信息分别添加标识符,然后将两组信息打包传递给网络层发出去,这是复用;设备 B 的传输层从网络层接收到打包来的数据后,根据协议识别标识符,把给 QQ 的信息传送给 QQ,给网页的信息传送给网页,这是分用

网络层

分组从源端传到目的端,为分组交换网上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。传输单位是数据报

数据报经过分割成为多个分组,灵活

  1. 路由选择(通过算法根据路由情况选择最佳路由路径)
  2. 流量控制(限制发送方速度)
  3. 差错控制(根据标准或协议来对信息检查)
  4. 拥塞控制(所有结点都来不及接收分组,需要丢弃大量分组,网络此刻处于拥塞状态,需要采取措施进行缓解)
数据链路层

将网络层传下来的数据报组装成帧,传输单位为帧

  1. 成帧(定义帧的开始和结束)
  2. 差错控制(帧错 + 位错)
  3. 流量控制
  4. 访问/接入控制(控制对信道的访问,一条信道上有多台设备,控制只有一台设备在发送信息,其他设备监听信道)

    控制对信道的访问,一条信道上有多台设备,控制只有一台设备在发送信息,其他设备监听信道

物理层

物理媒介上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(不管所传的数据是什么比特组合,都在链路上传送),将比特流传变成电信号

  1. 定义接口特性
  2. 定义传输模式(单工、半双工、双工)
  3. 定义船速速率
  4. 比特同步
  5. 比特编码

TCP/IP 参考模型

image-20210228154656114

5 层参考模型

image-20210228155240078

image-20210228155438507